「與惡」應思聰的存在,值得被看見
關於
思覺失調症(Schizophrenia)是一種精神科的疾病,以前被稱為精神分裂症,但這個舊稱其實造成許多誤解。病患和家屬會因為社會的標籤化沒辦法接受到幫助。因此在 2014 年時,台灣精神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共同推動,將精神分裂症這個疾病,正名為思覺失調症。
思覺失調症的個案通常伴有慢性、反覆的精神症狀,主要是知覺和情感上的失調有關。其實這個疾病很常見,但因為社會尚未對精神疾病提出完整的配套措施,這些朋友往往生活在社會相對陰暗的角落。
病因
目前 還沒有研究出明確的病因,但已知道的資訊為,多數在青少年時期發病,幼兒及中年發病的案例較少,又有一說,女性發病時間較男性晚。而影響思覺失調症的病因有很多,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,目前研究此疾病和多巴胺、遺傳基因有關,長期承受的心理與社會壓力也可能造成間接影響。
症狀
情緒焦慮症狀,伴隨最常見的「妄想、幻覺、幻聽、思想紊亂」…等症狀,屬於〈顯向症狀〉,為旁人最容易察覺的症狀;「聯想障礙、自我封閉、情感冷漠、情感矛盾」則屬於〈隱性症狀〉;還有認知障礙,對於學習資訊產生困難,包含專注力下降,混亂到難以思考等問題產生。
治療方式
- 減少汙名化:思覺失調症不應與暴力事件畫上等號,我們應該防範物質濫用像是酒癮、毒癮,因為對於思覺失調患者來說,物質濫用是影響暴力行為的危險分子。
- 藥物治療:透過口服藥物和長效針劑的施打,以改善神經傳導功能和認知行為,規律的藥物治療對病情的控制很有幫助。
- 心理治療:幫助病患增加病識感,發揮正向支持作用。
- 復健治療:透過社區復健中心的安排下,培養團體互動能力、練習生活技巧,重新準備踏入社會。
重新認識
有段話說得很好,「世界上最可怕的,也許不是疾病本身,而是對疾病的誤解,與錯誤的標籤。」,只有正確的認知,才能幫助自己,也幫助他人。
基於現今社會工作上的高壓,使我們變得冷漠、疏離,顯少關心社會議題,希望大家可以藉由這篇文章,更完整的理解思覺失調症,如今我們挽回不了李姓員警的生命,只能更加重視這個議題的能見度,拋下成見、相信自己,即使力量單薄也可以帶給世界一點轉變。
追蹤真愛大健康,獲取更多健康資訊
歡迎討論